边塞诗词代表作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边塞诗词代表作

唐宋时期,边塞诗词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词的代表作有哪些呢?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燕歌行(并序)》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

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拓展阅读

1、《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春天赏析者什么思想感情?

注释

②无赖:无可奈何之意。

③淡烟流水:画屏上绘制的景物。幽:幽暗,孤寂。

④宝帘:珠帘。

这首写春愁,题材并不新鲜,为中所常见,但艺术现十分精致,典型地体现着秦观纤柔婉丽的风格。上片写无轻寒弥漫在小楼内外,清晨阴霾不散,像深秋一样寒意丛生。楼外的景物暗淡,而室内的画屏清幽。“淡烟流水”,到底是写楼外的实景,还是画屏上的风景呢?人正是用这似实似虚之笔将楼外之景、楼内之景打通,实景与画面,设色暗淡清冷,于内外映照之间,一缕淡淡春愁油然而生。三句看似全是写景,但一个“漠漠轻寒上小楼”的“上”字,将主人公的形象加入进去,一切的写景也就变成“有我之境”。这里的“有我之境”,既是说有主人公的主体形象,也是说景物是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下片写主人公寂寞难耐,出外凭栏远眺,只见飞花片片,细雨丝丝。这两句是秦观的名句。它的对仗工整同样体现着《浣溪沙》这个调的常见特色,而它的“非常见”特色在于意境和比喻的绝妙。这两句不但营造出空灵缥缈、如梦如幻的境界,且达极有新意。比喻有本体、有喻体,比喻的目的是用喻体使本体变得形象可感,而秦观却是用抽象的喻体去比喻具象的本体,也就是说用梦与愁去比喻飞花、丝雨,这就给人新鲜的艺术感受。

最后一句“宝帘闲挂小银钩”也典型地体现着《浣溪沙》结句余韵悠长的特点。它意象静谧,悠闲清雅,使人感到楼中人春愁无处诉说,寄托于飞花细雨也不能解脱之后,只得复归静默,深埋心底。这一句虽静却不空,情景交融,含蓄深婉,引人回想不已。

秦观这首虽然只写片断的心绪,并无阔大意境,但却是中精品。它以空灵柔细之笔,写出依稀飘缈、幽雅清寂之境,全弥漫着凄迷怅惘的情致。秦观笔下的意象往往极为精致幽美,营造的意境也十分清幽雅致。这首正体现着这样的特色。

2、王昌龄的鉴赏王昌龄的达什么感情

在唐大量出现的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初,*制度发展到极盛时期。唐太宗建立了强有力的***后,以杰出的**家的魄力和气度,对少数民族执行了一视同仁的政策,让不少少数民族的人参加**,担任高级将领和其他官职。这时,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盛极一时,但也是战争不断发生的多事之秋。就当时而言,一些战争,对于捍卫疆、维护统一及确保河西走廊的畅通,是必要的。许多人在这样一个时中,胸怀壮志,心向漠,有人远游外,有人投笔从戎,写出了不少以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篇。这是唐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它的产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唐初主要实行府兵制,后来改行募兵制。在这过程中,制度日益败坏,起初还披着招募的外衣,后来逐渐变成公开地拉丁抓夫;起初还有服役年限,后来逐渐变成长期服役。在杜甫的《兵车行》和“三吏”、“三别”中最能看出当时兵役制的残酷。同时,军队中风气日益*,将领骄奢淫佚,统帅无能,而士兵的遭遇却日益凄惨。许多人目睹耳闻这些事实,从同情征戍战士出发,描写他们的生活处境,达他们的离情乡思,实际也是对兵役制的间接抨击。这一类题材在中也是普遍出现的。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大致理解唐产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有些篇章意态轩昂,声情高亢,而另一些篇章却色彩黯淡,音调低沉。在盛唐人中,最擅长以绝句体裁写的是王昌龄(字少伯,约 690—756)。下面是他的《出二首》之一:

王昌龄在当时和后都享有盛名,有“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又被尊为“七绝圣手”。而在他所写的七绝中,上面这首《出更被李攀龙、王世贞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这些称誉可能过了一点头;但他的七绝,语言明净流畅,音调圆转悠扬,风格浑厚,形象鲜明,确有其独到之处,而这首《出也应当说是上乘品。

这首的前两句,气象雄伟,境界苍凉,虽然只短短十四个字,却有极大的容量、极大的概括性。起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一个厚重有力的名句,也是所谓“互文”,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这一句笼罩古今,包容上下,从历史上、地理上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提供了典型的环境。两句连起来,看似平铺直叙,却是一唱三叹,寄慨无穷。自从秦、汉筑长城备以来,屹立于万里陲上的雄关荒,夜夜在明月照临之下,中间经历多少朝更迭,关长存,明月依旧,而征战,烽火不熄,远征战士也一批又一批地离乡背井,来到上。这里,关犹此关,月犹此月;战士们身在关,心怀故里,仰望明月,俯思家人。此情此景,从秦、汉到唐是相同的。更悲惨的是:战士中总有许多人不能生还。这两句,内涵极其深广,分量极其沉重,所概括的是一部史。

但是,这首的可贵之处,还不只是客观地道破了这一史实,而是接下去就事立论,达了人的歌颂与谴责、怀想与愿望,从而使全更有思想深度。李畯在《筏橐说》中指出,七言绝句的“转换之妙,全在第三句”。这首就是以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为转换关捩,通过句首的“但使”两字,有力地勒转笔,振起全篇,后面更承以“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一个斩金截铁的句子,就在下半首中变悲怆之为豪迈之语,变低沉之调为高亮之音。而人之所以从哀念长征未还之人转到对汉名将李广的怀想,正如沈德潜在《说晬语》中所说:“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据《史记》称:“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人是根据这些记载,把李广为一个爱护士卒、骁勇善战的典型人物来歌颂的;而歌颂古人意在对照现实,其言外之旨是对朝廷的用人不当、备无策以及将领的骄奢庸懦、战守无方的谴责。黄培芳在《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评这后两句时,也指出,其“思古正以讽今”。这里,思古与讽今,歌颂与谴责,归结到一个愿望,就是要求国土的不可侵犯,不教敌人越雷池一步。

这首,意态雄健,悲中见壮。它或题上行》,一上曲》,也题《从军行》。在《王昌龄集》中还有以组形式写的《从军行七首》,在盛唐中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下面是其中的第四、第五首:

这两首写行军和出战的场景,但写的不可能是一时一地的真事实境。在多数唐人的里出现的外景物、战争场面和战士心情,往往虽有一定的地理真实、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但又是通过概括,高于真实的,因而比真实显示得更集中、更突出,也更有性。王昌龄就是一个善于概括的能手。读上面两首时,不必对其所写的地区和史实多事推测和考证。中的青海、雪山、玉门关、大漠、洮河,只是在地理上为行军交战的典型环境而取材;中的破楼兰、擒吐谷浑,更只是从历史上为击败敌人的典型战役而借用。楼兰在唐固然早就不存在;吐谷浑也已在唐高宗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吞并,王昌龄时不可能有对吐谷浑的战争。但太宗贞观九年(635)的远征可能是的蓝本。据《新唐书》记载,吐谷浑在唐初“居甘松山之阳、洮河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当时,吐谷浑王伏允经常出兵侵扰甘肃西部。贞观九年,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等率领大军远征,伏允带众逃入沙漠。李靖、侯君集分南、北两路追击。南路军穿过千里草原,经过一个月的行军,次星宿川,达柏海,望积石山(即中的雪山),追及伏允于乌海。伏允兵败*,关于这次远征的故事,在王昌龄时应当还流传人口。这两首,很像是以此为素材,经剪裁、提炼、改造而成。

前首,以“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地,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写人;上句用一个“暗”字烘染战争的气氛,下句用一个“穿”字点出战斗的艰苦。在这两句的前后更穿插以“孤城遥望玉门关”及“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则一用暗笔,一用明笔,显示长年在如此荒凉壮阔的环境中行军转战的将士的望乡心情和决胜气概。从地理位置来说,在青海畔、雪山是遥望不到玉门关的。这可以理解为是写在行军转战时沿途所见,不是一时一地所见,也可以理解为这些地名都非实指。而进一步、深一层探索意,更可以把“遥望”理解为征人的想望,含有《后汉书·班超传》记述班超上疏所云“但愿生入玉门关”,以及李白《下曲六首》之五“玉关殊未入”的意思,是万里长征之人想望有一天能生入玉门关,重还故里。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是写家人怀念在玉门关外的征夫;这一句却是从对面着笔,写征夫想望玉门关内的家人。两地相思,本是心心相印、连在一起的。如果把这一句与后面“不破楼兰”句合起来看,更有两相衬映、暗中钩连之妙。这在写法上是欲擒故纵,最后要写征人不破敌虏、誓不生还的决心,故意先写其想望玉门、期冀生还的意愿。这样写,就使篇更有深度、更有分量。

后一首,在上半首中从正面展示了一个大军出击的雄伟场面。的一开头,以“大漠风尘日色昏”一句写出外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征,也烘托出这支人马投入战斗时的气势。次句“红旗半卷出辕门”,既捕捉住队伍正开出辕门这最壮观的一刹那,还以在风沙中半卷的红旗为画面点染上醒目的颜色,使这一出军场景显得更雄武而有生气。下半首“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两句,则是把本应在这首中大写特写的两军交战场面,用暗场处理的手法巧妙地加以交,从而收到举重若轻的效果。那河北夜战、力擒敌酋的过程,以及捷报传来、全军欢腾的景象,都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而读者是自会去想象的。下面再看《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一、第二首:

这两首写征戍战士的离情乡愁,是前面提到的唐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两首,也可以窥见者善于进行艺术概括的本领。里呈现的是的典型环境、征人的典型感情,笔墨集中,气氛浓厚,特别有普遍意义,也特别有*力量。

“烽火城西”一首,在写法上是层层烘染,逗出情。首句“烽火城西百尺楼”,是征人惯自望远怀乡的地点和位置;次句“黄昏独坐海风秋”,是征人最易兴感动情的季节和时间。在这样的城高楼上,在这样的秋风暝色中,去家万里,一人“独坐”,其乡思已是千头万绪、涌集心头了。接下来再加上“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以凄凉的笛声、哀怨的曲调为触媒来触发他的愁情,终于引出了“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而由于前三句把环境气氛已经写足,这最后一句看似轻点而止,却有千斤重量;句中的“无那”两字更曲尽征人之情,写出了他愁情万转而又无可奈何的内心状态。对这一句,李锳在《法易简录》中指出:“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胡应麟在《薮》中称赞王昌龄“言情造极”;这句也是他工于言情的一例。

如上所分析,这首是以三句写景物,一句写情思,先布景,后言情。“琵琶起舞”一首却与此相反,在写法上是先情后景。它的前两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是特地选择了一个军中歌舞行乐的场合来现征人的乡思别情,说明其愁思之深。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尽管琵琶换了新声,奏来奏去总是与《关山月》类似的伤离怨别的曲调。但这样理解,意过于平实,不如理解为:不管琵琶换什么新声,征人听起来总与《关山月》一样,只会触动他的离情别绪。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大段话叙说乐境生乐,哀境生哀,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对于一个别有怀抱的伤心人,乐境有时却会更增添他的哀愁,如李陵《答苏武书》中所说:“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这是深化了的感情的反应。下面“撩乱愁弹不尽”句,则是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写这种感情。由于征人自己的愁是没完没了的,在他的感觉中,别人奏的这种“撩乱愁”的乐曲也是没完没了、弹奏不尽的。写到这里,正如黄叔灿在《唐笺注》中所说:“‘撩乱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既然“言情已到尽头处”,这里就只有宕开笔,远处取神,以“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样一个写景的句子结束了全篇。对这一结句,黄叔灿称其有“思入微茫,似脱实粘”之妙。这是以景结情,也是以景托情,把前三句所写的“别情”、“愁”烘托得更加深婉绵邈,馀意无穷。在王昌龄以绝句体裁写的中,以上五首七绝可视为。从这五首,可以看到他的品的风格特征,也可以看到盛唐绝句的一般面貌。

3、《近现歌·鲁迅·题《彷徨原文 题解 赏析 配图

这首是赠给日本友人的抒情。据《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记载:“山县氏索小说并题,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彷徨》云‘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呐喊》和《彷徨》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分别于“五四”运动前后,写《彷徨》的时候,正是“文学**”和“新文化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鲁迅先生心情苦闷,正像他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所写:“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是一首抒情五言绝句,中抒发了鲁迅先生为文化战将的孤独、苦闷的情怀。

的一、二句叙事,“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新文苑”指的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园地,想当初,与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是何等的轰轰烈烈,可现在却寂寞冷清。“旧战场”也就是新、旧文化交锋的文坛,“平安”说明现在的*近于偃旗息鼓,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面对这样的情况,怎能不痛心疾首、震惊不已。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见鲁迅先生十几年来一直努力从事文学**运动,一直关注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直在坚韧不拔地坚持*,在“寂寞”的“新文苑”,在“平安”的“旧战场”,所以鲁迅塑造了一个“荷戟独彷徨”的“一卒”的形象,生动地明了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坚持不懈,同时也现了希望能够有“新战友”加盟的渴望和焦灼的等待,共同并肩战,争取伟大的胜利。

这“荷戟一卒”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旗手,是最光辉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复***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4、“书香家庭”家长发言稿文1200字

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六年级一班付z的家长,今天,我很荣幸为“书香家庭”的家长在这里发言,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学生家长,对济宁学院二附小的李校长和全体老师们示最诚挚的谢意!

孩子好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句话,对于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家长来说,我们深有体会,也倍感荣幸!济宁学院二附小的老师是值得我们家长信赖的好老师,为学生家长,我们都为能有这样一支为人师、敬业务实、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而感到万分的庆幸!

下面就孩子的读书情况谈一点感受和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孩子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其实也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引导的过程,一个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些什么她就是什么。从小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把孩子的“爱玩”的心收回来,那就要靠“书”的魔力。我的孩子付明月在小时候的也不知道读,开始我们帮她读,陪她读,先让她听到书的乐趣;随着孩子的天天长大,我开始有意识地用"激将法"鼓励她自己主动去读书,适时地和她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经常抓住时机进行扬。时间久了,坚持久了,兴趣也就有了。现在,读书成了她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为了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她的阅读兴趣,我又开始和她"比读",:今天,你读了多少;你读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把你读到的说给我听,把我读懂的也说出来,比一比,谁的收获大。还有,看谁能每天坚持读。由于女儿的好胜心很强,所以她的阅读兴趣极为高涨了。现在的她,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她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句,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我的家里阳台、客厅、卧室甚至卫生间到处都是书,孩子在每一个角落都会遇到她密不可分的“朋友”,这样的环境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也起了很大的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孩子的写自然而然的轻松了!付明月从三年级开始就在《__晚报》、《童话大王》等报刊杂志上发文章,至今已有十多篇习刊登在省级以上媒体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更激发了她阅读的兴趣。她从以前的自己不愿读,到今天的非读不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虽然孩子每天睡前我们都要催上三五遍才放下书本,但这还是让我们感到很是欣慰!

当然,我对孩子读什么书并不是听之任之的,我认为在给孩子选择书籍时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帮助他们选择健康有益的书籍。比如,小时候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稍大读杨红樱的《小猫日记》、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等这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而言,我觉得更应该多读一些新鲜的杂志或报刊,这样会增加更多的趣味,特别是小学版的《实用文摘》杂志、《童话大王》杂志和《少年素质教育报》等书刊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更大的启发和收获,因为这些新鲜的书刊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受!对于现在孩子们特别追捧的动漫书籍,还需要我们注意甄别,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家长朋友们,阅读不仅能增强我们孩子的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更能带给她丰富的内涵,塑造高雅的气质,培养热爱生活的心灵。要知道,和孩子一起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最是书香能致远”,家庭阅读其乐无穷!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以书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的心灵,相信我们的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聪明、睿智、儒雅、博学的__少年!

最后,再次诚挚地感谢为了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同时,祝愿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愿我们二附小的孩子们学习进步、学业有成!谢谢大家!

点击查看更多边塞诗词代表作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8216.html

热门阅读

  1. 员工上班迟到检讨书范文400字
  2. 关于2019年的说说
  3. 中专会计专业求职的自我介绍
  4. 情感语录大全
  5. 20句光棍节祝福语
  6. 201鸡年新春的过年祝福语精选
  7. 最新光棍节经典祝福语
  8. 电灯的解释及造句
  9. 迟子建散文经典语录91句
  10. 新学期开学同学间互发的祝福短信
  11. 《印度洋上生死夜》公开课教案设计
  12. 孩子满月主持词范文精选
  13. 锅炉水质监测协议书
  14.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15. 精选端午节诗歌
  16. 关于《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
  17. 梅雪相依时光心曲网络散文
  18.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19. 物业公司保安队伍管理心得范文
  20.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
  21. 关于《阿长与〈山海经〉》优秀的教学设计
  22. 60岁祝寿贺词
  23. 课文长亭送别教学设计范文
  24. 400张照片唤醒爱情感人故事
  25. 教师个人师德计划
  26. 爱情伤感内涵说说
  27. 儿童故事《松鼠的幸福生活》
  28. 最新八一建军节活动总结范文
  29. 温馨的圣诞节祝福短信精选
  30. 春花的诗句有什么
  31. 儿童益智故事:聪明的小牧童
  32. 2016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心得体会
  33. 关于尼采名言
  34. 运动会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35. 雷锋的故事
  36. 二年级《火烧云》教案
  37. 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
  38. 个人总结与对老师的评价范文
  39. 低年级高效识字教学浅议的论文
  40. 《三字经》典故之孔子相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