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设计指导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过程】

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 ,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课文下注释①和印发下的有关背景材料回答)

2.课件投影,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字易安)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在词人中,辛弃疾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设计说明:课件投影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含蓄的典故,并能体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抱负。)

永遇乐: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3.词牌释义:〔题考〕毛氏【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说明: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前后阕各四仄韵,上去通押。

四、教师范读或播放课件录音朗诵,疏通文字。

(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

五、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5.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六、把握词人情感,指导诵读。

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的要领,并能在诵读中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此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二)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孙权、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豪迈激越

佛狸祠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深沉悲壮

明确*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廉 颇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拓展阅读

1、 怀·怀诗鉴赏

【**--试题】

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怀为题。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他曾两度挥戈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传说中他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在这里,作者发的是思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词的上片借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这首词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层意思。峰回路转,愈转愈深。被组织在词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血脉动荡,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给作品造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训。这是第一层。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见《资治通鉴·宋纪》)。他曾三次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见《宋书·王玄谟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之功,为战胜也。有封狼居胥意谓有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中国的元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军事实力的对比,方也并不占势。倘能妥为筹画,虑而后动,虽未必能成就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然而收复一部分河南旧地,则是完全可能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头脑发热,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辛弃疾是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顾的哀愁。想到这里,稼轩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端。随着作者思绪的剧烈波动,词意不断深化,而转入了第二层。

稼轩是四十三年前,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正如他在《鹧鸪天》一词中所说的那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朴姑。那沸腾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轫之始。当时,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人心振奋,方义军纷起,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是大有可为的。刚即位的宋孝宗也颇有恢复之志,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伐。可是符离败退后,他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势,再一次与金国通使议和。从此,南分裂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辛弃疾的鸿鹄之志也就无从施展,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上词)了。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后,重新经营恢复中原的事业,民心士气,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当然要困难得多。烽火扬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对照所展示的历史图景,正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感慨心声。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用意是什么呢?佛狸祠在长江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谣,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词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关,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种种歧异。其实这里的神鸦社鼓,也就是东坡《浣溪沙》词里所描绘的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赛会的生活场景。在代,迎神赛会,是普遍流行的民间风俗,和农村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农民祈晴祈雨,以及种种生活愿望的祈祷,都离不开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一方面酬神娱神,一方面大家欢聚一番。在农民看来,只要是神,就会管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就会给他们以福佑。有庙宇的地方,就会有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至于这一座庙宇供奉的是什么神,对农民说来,是无关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当前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因而,神鸦社鼓所揭示的客观意义,只不过是农村生活的一种环境气氛而已,没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弃疾在词里摄取佛狸祠这一特写镜头,则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扬州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从可堪回首这句话里生发出来的。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稼轩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颜亮。

例如在《水调歌头》词中说: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词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颜亮,正好作为此词的解释。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就认为良机已经错过,事情已无法挽救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这次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任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词意转入了最后一层。只要读过《史记·廉颇列传》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把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刘过《呈稼轩》诗中语)的辛弃疾联系起来,感到他借人为自己写照,形象是多么饱满、鲜明,比拟是多么贴切、逼真!不仅如此,稼轩选用这一典故还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遭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这可以从下列两方面来体会。

首先,廉颇在赵国,不仅是一位以勇气闻于诸侯的猛将,而且在秦赵长期相持的*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赵王之所以思复得廉颇,也是因为数困于秦兵,谋求抗击强秦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因而廉颇的用舍行藏,关系到赵秦抗争的局势、赵国国运的兴衰,而不仅仅是廉颇个人的升沉得失问题。其次,廉颇此次之所以终于没有被赵王起用,则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廉颇个人的遭,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从这一故事所揭示的历史意义,结合作者四十三年来的身世遭,特别是从不久后他又被韩侂胄一脚踢开,落职南归时所发出的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瑞鹧鸪。乙丑奉祠舟次馀杭作》)的慨叹,再回过头来体会他作此词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忧愤之深广,也会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条说:他提出《》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人们往往从这一段记载引出这样一条结论:辛弃疾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他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而这条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条重要消息却被人们所忽视:以稼轩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2、幼儿园中班音《小蜜蜂》

家长开放日

一。学内容:学习歌曲《小蜜蜂》

二。学分析: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g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歌曲由三个句组成。第一句从全曲的最高音开始,一拍一音级进而下: 这是个简洁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加上急呼吸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完全重复,音上形成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三。学目标:

1.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歌曲《小蜜蜂》。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育。

3.用猜谜、游戏、聆听、编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

四。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五。学难点:歌曲第二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六。具准备:

师:钢琴 多媒体学课件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

学生:音风琴

七。学过程:

一。听音进入室(阶段目标:创设音环境、组织学)

师:播放歌曲《音是好朋友》

学生:听音进入室并随着音声歌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是哪个国家小朋友唱的?

学生:德国

师:歌曲旋律非常简单、歌词也朗朗上,所以非常收小朋友喜爱。除了用歌声我们还能怎样表现这首歌曲呢?

学生:风琴

师:我们一起来分工合作。

学生:负责用风琴吹奏 5 6 7 1几个音。

师:能完整吹奏的同学跟着老师,感觉自己把握不大的同学就按照我们刚才练的那样吹。

学生:与师合奏。

过渡语:

我们不仅能用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而且我们还能用手中的器演奏,同学们真能干。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听这段音是几拍子的?(播放歌曲伴奏的音

二。学习歌曲《小蜜蜂》(阶段目标:用愉快的情绪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

师:几拍的?我认为是三拍子,同意吗?

学生:两拍子。(可能有不同答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播放歌曲伴奏的音

学生:跟着老师听。

师:认为是二拍子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2.节奏训练

师:这次大家都听对了。我们一起看节奏(用准备好的酸奶碗在地板上摆放节奏)

学生:看着老师摆并用“嗒”来读。

师:大家读的真齐。老师把节奏谱完整的给大家看,想让大家从头读完节奏,不知有没有困难?

学生:充满信心回答没有困难。

师:好,我们听音来读(播放歌曲伴奏的音

学生:听音读节奏

师:拿起座位旁边的器(碰钟、双响筒)

学生:用打击配合音

3.学习歌词

师:歌词唱的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完整的听歌曲。

师:歌词唱的什么呀?

学生:小蜜蜂采花蜜(或其他)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首好听的歌曲,也是德国小朋友最爱唱的,名字就叫《小蜜蜂》,歌曲赞美了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听第一段是怎么唱的(播放歌曲第一段)

学生:再次接触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师:带着大家唱一唱。

学生:跟着老师唱第一段歌词。

师:谁能体会出孩子们赞美小蜜蜂时是什么心情?

学生:高兴的等。

师:怎么就能唱出高兴劲呢?

学生:表情、速度等。

师:好,我们就按照大家说的唱一唱。

学生: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会唱的同学中有愿意唱给大家听的吗?

学生:展示。

师:这些同学很勇敢,老师很钦佩你们,刚学完就给大家表演,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看第二段歌词,我们先自己尝试着唱一唱,好吗?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曲第二段。

师:有没有想唱第三段的呢?

学生:几个人唱第三段。

师:我们学习了三段歌词,有谁产生了想三段连起来唱的想法?

学生:举手。

师:我来伴奏,大家一起来。

学生:跟着音完整的唱歌词。

师:小蜜蜂勤劳的工作,为大家制造出最好蜜,所以我们要爱护他们。

三。歌曲表现(阶段目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演歌曲)

过渡语:大家学习的时候非常专心,所以我们很快就会唱歌曲了。怎么让小蜜蜂活动起来呢?

师:老师准备了小蜜蜂的头饰,请几位小蜜蜂上来表现一下。

学生:配合表现,做飞的动作(双臂从两侧向头上,双手手腕定后再下来,然后再做同样的动作)

师:还有要来的吗?

学生:小组来设计动作(每组同学设计一段歌词就可以)。

师:请三个小组来展示。

学生:展示

四。器练习(阶段目标:用器吹奏歌曲)

师:演唱、表演完歌曲,我们还能怎样表现?

学生:

师:我们来唱一下歌谱

学生:唱歌谱

师:请学打开风琴练习独立吹奏歌曲。

学生:自主学习。

师:有谁能吹奏歌曲了?

学生:展示

师:纠正指法

学生:与师合奏。

小结语:

今天这节课,老师发现大家都进步了,有的同学坐姿非常端正,有同学学歌词非常快,还有同学吹风琴非常快。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有的同学可能还不熟,没关系,希望大家下去复习,争取下节课给大家展示。

学设计思路:

3、小学一年级音

具准备1

录音机,小奖品

让学生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它可以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

让学生根据歌曲重新创编歌词。

课时4

《谁的歌儿多》

师生问好

二、活动过程

1. 师引导小朋友们唱一些熟悉的幼儿歌曲。

2 。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 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 。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

5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 。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 。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三、活动评价

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

四、下课,学生随音室!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那你们都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学生发言)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去森林玩一趟,好,现在出发。

二 、“森林探险”

1、歌曲复习。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出发去森林做一次探险,你们注意呀,一路上会碰到很多动物,你们要仔细听,猜猜是谁呀!好,下面我们唱着歌出发。

(1)演唱《两只小耳朵》;

(2)律动表演《我快》。

2. 听音找动物。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的中心公园,这里呀是小动物每天都要来集合的地方,现在他们都在朝这边赶过来,你们仔细听,第一个出场的是谁?

播放音,听辩动物的声音。(小鸟-----轻松活泼狮子-----雄壮威武小猫-----轻柔俏皮大象-----低沉稳健乌龟-----笨重缓慢)

3. 说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动物?用动作模仿。

4. 小组比赛,看谁说的多。

5.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在这些动物中,谁的声音最大,谁的声音最小呀?(小鸟和狮子)

6.欣赏《小鸟》。

一、 情景导入:

师:世界瞩目的奥运会的开幕式我想小朋友们都看过吧,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大屏幕重温一上当时让人激动的场面!(播放课件)

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就像五十六朵美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中竞相开放,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朵美丽的小花吧!(播放课件)。 师: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二、新歌学唱

师:哈尼族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啊?生回答(略)你们在家都做过哪些劳动啊?如:洗衣服、扫地、擦玻璃、拖地、切菜等。让学生随着《其多列》的音做劳动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再听一遍,可以轻声跟着一起哼唱。

师:“其多列”是哈尼语,它的意思是“快来”,是哈尼族的小朋友在招呼自己的小伙伴。请你们也来唱一唱这一句,招呼你的小伙伴。(师弹奏第一句的伴奏音) 师:小伙伴们要出发了,他们要去哪里,做什么啊?(随琴轻唱第一句)

师:小朋友们还需要带什么工具吗?(随琴轻唱第二句)

师:请小朋友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师:有了学习第一段的基础,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自己学会第二段,请同座位的同学合作试着唱一唱。(随琴轻声唱歌曲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三、用学过的打击器为歌曲伴奏

四、游戏

2 律动“飞机,火车,轮船”

3 师生问好

二 、歌表演

师生共同复习歌曲《两只小耳朵》

1 请学生看黑板:三个人头,表情分别是快 ,着急,幸福

2 请学生上台表演:快,着急,幸福的表情和动作。

3 照书上动作规范学生

——拍手

着急——跺脚

幸福——拍肩

三 、 节奏游戏

学生跟老师一起做

我快,我快,我就拍拍手。 我就拍拍手

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 我就跺跺脚

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 我就拍拍肩

1 。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2 看,大家一起跺跺脚。

3. 学生自己找朋友互相拍手唱

4. 学生上台表演

3 。看,大家一起拍拍肩。

四 、师生共唱《我快

1. 老师唱学生听

2. 学生集体跟琴有表情演唱

五 、小结 评比

六 、下课

1、导入

师:小朋友,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好多新同学,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师:请小朋友作自我介绍。

总结:小朋友介绍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欢迎你》,

3 。请同学跟老师读歌词。重点拍手读好节奏。

4 。演唱歌曲《欢迎你》。

师:欢迎你学会了,新同学认识了,回家把同学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 师:你会开火车吗?谁来学学火车怎么开的?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开动自己的小火车回家。小朋友们赶快到火车站来集合。小主人来当我们的火车头。准备好了没有?预备,出发!

5、课堂小结

师:到家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了这首有趣的歌曲并且做了好多游戏,你们开心吗?请你们一定要记住哟,

节10

学内容:游戏《欢迎你》

4、幼儿园中班音《小蜜蜂》

【活动背景】

在春天的花园里,孩子们发现了飞舞的蝴蝶和蜜蜂,开始纷纷议论起来:“蝴蝶真美丽,我最喜欢蝴蝶了!”“蝴蝶飞来飞去只知道玩耍,蜜蜂会采蜜,我更喜欢蜜蜂!”……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作为师在佩服现在的孩子会思考有见地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职业敏感。我在想,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事事由成人包办,缺乏劳动意识,需要我们把握契机实施育和引导。于是,我自编了故事《花蝴蝶和小蜜蜂》,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发人深省的情节和对话,对幼儿进行社会价值观的育,同时萌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勤劳的人更受人喜爱。

2.学习思辨,用语言、动作、游戏棋等表达对勤劳与懒惰的认识。

3.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故事《花蝴蝶和小蜜蜂》课件,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

2.表示勤劳和懒惰的图片若干,“勤劳游戏棋”每两人一副。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师出示蝴蝶和蜜蜂的图片各一张。

第一次思辨:暖和的春天来到了,花园里飞来了小蝴蝶和小蜜蜂,你喜欢谁?为什么?

(评析:在第一次思辨中,很多孩子都表达了对蝴蝶的喜爱,因为蝴蝶长得非常漂亮,当然也有孩子是喜欢蜜蜂的。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合理理由,这就给幼儿提供了进行价值判断的机会,而价值判断是需要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培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故事演示,知道勤劳的人更受人喜爱

师在电脑里播放完整的故事课件,提问:

1.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花园里做什么事情?

2.人们为什么只捉小蝴蝶,而不去捉小蜜蜂呢?

3.一开始,蝴蝶为什么想不明白蜜蜂要这样做?后来小蝴蝶想明白了吗?你觉得它是怎样想的?

4.小蝴蝶后来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5.第二次思辨:这个时候你又喜欢谁?为什么?

(评析:在第二次思辨中,孩子们又众说纷纭,喜欢蝴蝶的变成喜欢蜜蜂了,而喜欢蜜蜂的也有的换成蝴蝶了,孩子各有自己的理由。作为师,只要孩子的理由是合理的,就应该尊重孩子。重要的是在思辨的过程中,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联系生活,表达对勤劳的认识

1.知道勤劳的好处与懒惰的坏处。

讨论:勤劳的人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懒惰、贪玩有什么不好。

2.通过劳动者劳动的录像,感受周围人的勤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提问:小蜜蜂因为勤劳,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也为我们带来了美味的蜂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觉得哪些人也是勤劳的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什么呢?(播放劳动者劳动的录像)

3.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勤劳的意愿。

(1)语言表达。你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吗?你想为大家做什么事情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展示部分劳动情景的照片或图像)

(2)动作表达。“我来做,你来猜":请幼儿两两结对,一个做劳动动作,另一个猜他做的是什么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做的,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幼儿集体猜测。

(评析:社会育重要的是要联系幼儿生活实际,通过学习故事,孩子们知道了勤劳的人更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下游戏棋,丰富对勤劳的认识

1.在大屏幕中介绍棋谱。

这里有个棋谱,原来是“勤劳游戏棋”,这个棋应该怎样下呢?(根据幼儿的回答,了解起点、终点,中间到表示勤劳的图片则进格,进格数看旁边的数字就知道,到表示懒惰的图片则退格或回到起点,也要看旁边的数字。骰子抛到哪个数字就进几格,每个幼儿拿个小人儿表示自己,比比谁先到终点)

2.师和一幼儿示范游戏。

3.幼儿两两游戏(棋谱中表示勤劳和懒惰的图片各不相同,棋谱附后)。

4.提问:你从游戏棋中懂得了哪些勤劳的知识?(让幼儿通过对棋谱中图片的回忆来巩、丰富对勤劳的认识)

5.小结:勤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幸福。我们小朋友要像小蜜蜂一样,做一个勤劳的人,回报大家对我们的。爱。

(评析:对于社会活动来说,最好的育方法是实践法,但也要因内容而异,有些实践活动很难搬到课堂,或者说搬到课堂有些牵强附会,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棋。“勤劳游戏棋”的设计,把幼儿对劳动的认识渗透在下棋中,巩了幼儿对劳动行为的认知。)

歌曲表演。升华情感

有一首歌曲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跟着音表演一下吧。(播放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师幼一起边听边表演,结束活动)

(评析:利用之前所学歌曲,让幼儿来唱一唱、演一演,深化了幼儿对勤劳和懒惰的认识,萌发了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授简单的劳动技能。

2.观察周围人们一些特殊的劳动,萌发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5、幼儿园中班音《小蜜蜂》

学目的】认识和表现小蜜蜂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要点】蓝紫色与黄色的对比练习感受色彩的和谐美。

学材料】水粉颜料、水粉纸、水粉、橙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学过程】

1、观察与比较:

观察蜜蜂和其他昆虫有相同和不同点(认识蜜蜂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加深儿童对蜜蜂身体特点的认识,便于抓住重点,简化事物,进行绘画)

2、联想与表达:

①说说你对蜜蜂的认识(激发儿童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②小蜜蜂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周围有什么特别的事物呢?(背景用花朵装饰)

3、作画提示:

①先表现主题“蜜蜂”,并强调主题应画大一些,摆放在画面显眼的地方

②贴画背景时,注意大小摆放和疏密关系,使画面更美观

③背景选用冷色调进行适当涂色,和主体颜色形成对比

4、作业评赏:

本课作业不仅表现了各个形态各异的蜜蜂,并且充分表现了色彩的美感,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画面鲜明,具有吸引力。

点击查看更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6224.html

热门阅读

  1. 201春分节气贺语、贺词集锦
  2. 打工回家过年的心情说说
  3. 201年五一送朋友的短信祝福语
  4. 圣诞祝福语英文版
  5. 公司新员工培训师徒协议范文
  6. 女儿妈妈好想你生活随笔
  7. 201年元宵节给客户的祝福语大全
  8. 2016年给外国客户的圣诞节祝福语
  9. 《幼稚教育行为课程》读后感范文
  10. 描写大榕树的优美句子
  11. 关于我的暑假计划300字
  12. 在校大学生优秀自我鉴定样本
  13. 最新520网络情人节祝福语201
  14. 当你挨骂的时候请不要辩解美文
  15. 小学生暑假计划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