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27 23:57:46

满井游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抄写词语:

犹厉( ) 沙砾( ) 廿二日( )

偕友( ) 土膏( ) 鹄( )

清澈( ) 娟然( ) 鲜妍( )

靧面( ) 髻鬟( ) 浅鬣( )

茗者( ) 罍( ) 蹇者( )

浃背( ) 曝沙( ) 呷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

廿二日天稍和 (暖和)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肥沃)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初)

C、山峦为晴雪所洗 (被)

麦田浅鬣寸许 (……的样子)

D、风力虽尚劲 (猛)

而此地适与余近 (正好)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D、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5、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 麦田浅鬣寸许。( )

⑵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⑶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⑷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⑴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家。

⑵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京郊____________景色,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____________心情。

【参***】

1、yóu lì niàn xié gāo hú chè juān yán huì jì huán liè míng léi jiǎn jiá pù xiā

2、D

3、C

4、D

5、⑴ 比喻 ⑵ 对偶 ⑶ 排比 ⑷ 借代

6、⑴ 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⑵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

⑶ 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

7、⑴ 《袁中郎集笺校》 袁宏道 中郎 石公 明 文学

⑵ 出游探春 满井初春秀丽的 返回自然的欢快

拓展阅读

1、陆筑书巢现代文练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 (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11。 (1)看(看见) (2)能够、可以 12。(3分)B

13。乱书围之,如积槁枝(只写“如积槁枝”2分,“乱书围之”1分)

14。 A(3分) C、D(1分)

2、莫言《讲故事的人》节选阅读理解

①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

“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

“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学甚至为此打我。

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

“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⑧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肥**》。因为胸有成竹,也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21.莫言获2012年奖,其代表作除《*肥**》外,还有《______》、《______》。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④段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母亲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告诉儿子一些怎样的做人 道理。

23.第③段中,母亲脸上现出绝望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是莫言在颁奖会上的演讲,对此演讲的目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连讲了母亲的七件事,证明自己是个能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

B.回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苦难岁月,真实再现中国的社会现实。

C.表现母亲以普天下所有母亲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与伟*。

D.感念母亲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我”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25.选文共罗列了母亲和“我”之间发生的七件事,有人说太啰嗦,请你站在莫言的立场上说说这样安排材 料的原因。(80字左右)

【参***】

1.诺贝尔文学《娃》 《生死疲劳》

2.母亲因拣麦穗而遭看守人的没收与耳光,但多年后却阻止了“我”对看守人的报复。

学会宽容母亲把难得吃上一顿且属于她的仅有的一碗饺子让给了一位乞讨的老人。

情弱者

3.(1)粮食严重短缺,捡来的麦穗又被没收了。

(2)看守人的耳光与口哨严重地侮辱了母亲, 让她感觉到了人性的卑劣。

4.D

25.要点:照应目“讲故事的人”,他的心中装着无数的故事;七件事情是从七个不的角度来表现母亲对他的影响的,致使文末的情感迸发水到渠成;语言表达,第一人称。

3、辛弃疾《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阅读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共2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②。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注)①汤朝美,江苏金坛人。曾被谪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遇赦返乡。辛弃疾作此词送行。②汗漫,指太空。阊阖,指天门。“腾汗漫”两句喻仕途腾达。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词的开篇就希望汤朝美不要提十年一梦的痛苦的谪放生活,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关爱之情。

B.联想到友人要在春社日与儿女挥泪告别,作者心情沉重。“桃李”“花”等意象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C.下闵中“治国手,封侯骨”两句是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诗书勋业”则是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D.本词既写眼前的实景,又描绘想象中的场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词的内容与情感。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这一转折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6分)

15.B(“儿女”一句是作者想象友人返乡后与家中儿女欢聚的情景)
16.①“常日念君归去好”体现了作者对身处蛮荒之地的朋友的担心,希望他早日返乡。②“恨别”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中年别”更增加了离别之愁苦。③一个“却”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更为深沉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4、《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朱云,字,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①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 "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B.诸儒莫能与抗抗:抗衡

C.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厉:严厉

D.以旌直臣旌:表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的一组是()

A.因辑之,以旌直臣因击沛公于坐

B.欲考其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

C.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以勇气闻于诸侯

D.臣得下从龙逢、比干于地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B.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C.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4分)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4分)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4分)

10.C(厉:通“励”,劝勉)

11.C(A.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机;B.代词,它的/代词,自己;C.介词,凭借;D.介词,在/介词,对于)

12.A

13.(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匡、亡、尸位素餐、句意各1分)

(2)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当死不能赦免!(讪、廷、师傅、句意各1分)

(3)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在当世著称。假如他说得有理(对),就不可诛杀。(著、狂直、是、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朱云,字,是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多,仪容伟岸,凭借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崇敬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相点和不点,就命令五鹿充宗和《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没有谁能和(他)相抗衡,都借口*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从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我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当死不能赦免!”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能够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啊!”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在当世著称。假如他说得有理(对),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本来应该容纳他。我斗胆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等到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整修一下,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用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观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么?”薛宣就不敢再说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点击查看更多满井游记同步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44231.html

热门阅读

  1. 中学生励志发言稿范文
  2. 做人问心无愧的经典语录
  3. 关于道理的句子
  4. 压岁钱是个调味瓶小学生作文
  5. 201年恭喜同事生子的祝福语
  6. 此刻的忧伤只为你情感美文
  7.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8. 有关赞美母爱的诗句名言
  9. 行行重行行的原文及赏析
  10. 酒店客人春节祝福语
  11. 当下相遇散文
  12. 圣诞节非主流祝福语
  1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14. 神农架红坪画廊的导游词
  15. 2019年鼓励自己的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