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
[片段一]好奇心带来的问题
上课铃响了,我故作神秘的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
生:(左顾右盼)
师:(出示镜子)从这位朋友的心里找找你自己吧。
接着,我把一张卡片有数字的一面对着镜子,让学生观察正在“照镜子”的数字,这时,
生:老师,怎么镜子里的数和外面的数不一样啊?
我故作糊涂,“是吗?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如果大家都有你这样‘仔细’的眼睛,相信一会儿总会发现更有趣的情况。
[片段二]好动引出已有的印象经验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课堂。
说完,我带着一脸问号的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镜子前。还没站稳,他们就叽叽喳喳,挤眉弄眼,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各种怪模样,一下子兴奋得不得了。
我适时地提醒:看看镜子里边的你和镜子外边的你有什么不一样啊?学生的兴奋不减,大部分学生依旧比比划划,只有个别学生能理智地观察镜子内外人与像的不同,并小声地讨论。我料想到有这样的结果,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玩带来的诱惑,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我这样引导是想造就一些思考上的先行者。
[照镜子的过程,看似混乱,但*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儿童,他们首先接受的是具体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硬塞给他抽象的知识,他也可能死记硬背地会了,但体验不到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没有一点益处。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体验了照镜子,还引出了头脑中已有的照镜子印象。]当然,照镜子并不是体验的结束,而是把具体印象转变为抽象知识的一个铺垫。由此,引出了我们的游戏。
[片段三]玩中学
学生分成两拨相对站立,以中间的线假作镜子,玩“双胞胎”游戏。整个过程我也参与其中。先由一边同学演,另一边同学学,然后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物与像的动作相反。这个游戏很好玩,而且有刚才照真镜子作铺垫,学生们几乎是急不可待的做着各种动作。时机成熟,我大声宣布:咱们一起来做机器人吧。于是,我从刚才静静的参与者变成指挥者。我先加入一拨,同学生一起机械地举左手、举右手,另一拨学生做镜子里的动作。然后交换角色。在做动作的时候,我们喊出自己举的是哪只手,学生不难体验镜子里外的左右互换。
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而在和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新课标带给我的震撼。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让数学不再只是书上的数学题,更多地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生动起来。
以往,我们也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但是总不敢大胆地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这节课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坚定了我的信心,随着新课标在教学工作中的深入影响,我们不妨大胆一些,给自己敢于创新和*的勇气,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让学生“闹”,让学生“乱”,甚至让学生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而老师则更多地体现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当然,无论怎么动,都应有一个中心点作*,以此旋转,学生就动得有分寸,玩得有创新。老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此时,要引得准确、恰当;要组织的合理、到位。我觉得,在“玩中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确实是低年级教学的好方法。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敲门声》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敲门声》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对于《小兔乖乖》的故事,更是非常热衷。因此我将故事中的敲门声,作为本次活动的关键。让幼儿在倾听故事时有意的去注意兔妈妈与小兔们的约定,究竟敲几下门。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同时让孩子们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听觉数数的方法进行游戏。
2、通过听故事《小兔乖乖》,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小兔乖乖》的课件、响板一个、数点卡。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出听到的敲门声难点:能说出总数
活动设想:
一、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观看动画并提出倾听要求:
导入语:兔妈妈要出门了,她和小兔乖乖们有个特别的约定,悄悄地告诉小兔她回来时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1、:听一听兔妈妈约定敲了几下门?
关键提问2、:看一看兔妈妈出门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小兔翻啦几个跟头?跳了几次?)目标指向: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数教法学法:欣赏法
2、回忆兔妈妈和小兔的约定关键提问:兔妈妈回来时会敲几下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数、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
3、老师敲响板,请幼儿听一听响板模仿的敲门声。
4、让幼儿接着观看动画: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二、巩固数数你们说学好数数的本领重要吗?如果数错了,就要把坏人放到家里来了对吗。现在要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啦。
1、请幼儿按老师出示的数点卡拍手。
关键提问:我的卡片上有几点?拍几下小手?
目标指向:感知拍手数与点子的对应教法学法:集体数数。
2、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
关键提问:我们商量一下,兔妈妈回家时,敲几下,小兔才开门?
目标指向: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兔妈妈的敲门声3、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游戏玩法:请两三位幼儿扮作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老师背对扮小兔的幼儿,向扮兔妈妈的幼儿出示数点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演奏响板模仿敲门。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请判断正确者轮换扮演兔妈妈。
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通过响板道具的运用再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巩固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2、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狗抬花轿》及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体验小狗被老虎欺负后的心情,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活动重点:
能通过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活动难点:
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
活动准备:
1、一本自制的大图书。
2、八只小狗头饰、一只老虎的头饰、一顶自制的轿子。
3、 一只小鸟、一棵大树和一只小猴的手偶。
4、 一首活泼欢快的曲子及《大花轿》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语:孩子们,今天有张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欢迎吗?(欢迎)。那张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乐园里去!听说哪儿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吧。
(2)幼儿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做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青蛙跳的动作入场。
二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童谣内容。
(1) 出示图片一:观察图片提问:看,在山脚下有什么?(轿子) 猜猜轿子里面坐得会是谁?(幼儿猜想)我们来看看究竟是谁? 师:(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那又会是谁来抬轿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狗)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狗抬花轿?为什么要八只小狗?老虎坐在轿子感觉怎么样?(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高兴、快乐的样子。(它在笑、扇着扇子)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那么它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老虎坐在轿子里的样子。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2、老虎欺负小狗。
(1) 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 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
(3) 老虎正在那舒服的坐着,突然轿子差点倒了,你们想一想老虎会怎么样对待小狗?(个别幼儿说一说)(出示图三)
(4) 小狗被老虎踢了一脚,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叫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教师鼓励、引导幼儿把小狗伤心、难受、疼等的心情表达出来。(出示图四)
(5)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在干什么?幼儿说一说。(出示图五)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3、小狗对付老虎。
(1)你们说这只老虎可恶不可恶。真是一个大坏蛋。 老虎这样欺负小狗,你们愿意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2)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聆听幼儿的讲述。
(3)你们想出的办法真好!老师特别想把你们想出的好办法告诉这些小狗,不过,这些聪明的小狗也想出了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办法?(出示图六)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是怎么对付大老虎的。(幼儿重点学习“抛”的动作,并大声喊出“一二三”)。
(5)当小狗用足力气喊道“一二三,往上抛”以后,我们想一想,老虎会怎么样?(出示图七)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三、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不同声音来学习儿歌,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1、教师:动物王国里发生的这件事,让小鸟看见了,它把这个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拿手偶,模仿小鸟的声音有表情的示范朗诵。
2、这首儿歌好听吗?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的声音说一说这首儿歌?小鸟说话的声音应该怎么样?(轻一些)幼儿看着画面轻声跟诵一遍。
3、小鸟说的这首儿歌被大树爷爷(出示手偶)听见了,我们想一想大树爷爷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粗一点,哑一些)。幼儿边模仿“大树爷爷”的声音朗诵边做动作。
4、这首儿歌又让调皮的小猴子(出示手偶)听见了,我们一起来模仿小猴子的声音来朗诵这首儿歌。
5、动物王国里发生的这件事越传越远,最后,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听见了,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说给大家听。(幼儿用 X X X X X X X — 的节奏朗诵)。
四、情境表演。
请幼儿戴上头饰(“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和道具(一顶轿子)根据儿歌内容表演。其它人边拍手边念儿歌。
五、结束
1、呀!我们学了半天儿歌,怎么连这首儿歌的名字也不知道,我们去把来给这首好听的儿歌起个名字吧!
2、小狗终于战胜了大老虎,他们多开心呀!孩子们,你们也觉得很开心吧!那我们一起出去玩《抬花轿》的游戏!幼儿在《大花轿》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儿歌附后:
小狗抬花轿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
一只小狗摔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
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真正好。
一二三,向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
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敲门声》及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园园的魔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仔细观察、思考,独立完成拼贴活动,能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一幅完整的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园园的魔术》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一幅完整的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仔细观察、思考,独立完成拼贴活动。
3、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若干幅由各种几何图形片拼贴的画。
物质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拼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作业纸,剪刀、笔、浆糊、抹布等物。
【活动过程】
1、园园的魔术画
——教师出示几幅有几何图形拼贴的画:这是园园送给我们班小朋友的。它是怎么做的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画是由多种图形拼贴出来的。
——鼓励幼儿也尝试制作一幅魔术画,启发幼儿思考想品拼什么?需要用哪些图形呢?怎样拼贴?
2、魔术画
——师幼共同观察桌面上的材料,请幼儿想好需要什么材料后再来拿取。
——幼儿拼贴,教师观察、提醒,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浆糊的卫生,爱惜材料,不浪费。
3、欣赏作品
——鼓励幼儿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大方的向集体介绍,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拼贴了XX画。师幼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拍拍手。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本文扩展阅读: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的说,他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2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