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采芳人杳》诗词原文及译文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出自南宋词人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①。客里看春多草草②,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③,今年燕子谁家④?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释
①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 杳(yǎo):没有踪迹。 顿觉:顿时觉得。 游情:游玩的心情。
②草草:草率。
③燕子:词人自喻。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
④谁家:何处。
采集花草的姑娘巳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那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世居临安的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已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子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住。
赏析
《清平乐·采芳人杳》是南宋词人张炎作品。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又层层翻新。反映了作者暮春时的愁苦心情。
这是一首语句清丽的小词,其写法是建筑在“今昔对比”的基础上的。
上阕中,“草草”两个字,把张炎当时的情绪劳落展示得淋漓尽致,如同饿了几天的人面对别人施舍发了霉的馊饭,吃上两口就会作呕,翻肠搅肚,难以下咽了,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聊解烦郁的,大概只有文人手里那支一文不值却能宣泄愁肠的笔了。[7] 往日临安(杭州)的春天,本是游乐者赏花踏青的季节。尤其是那西湖胜景,更是“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静“(周密《武林旧事》)。但经过元兵劫掠以后,却是景况凄凉,今不如昔了。“采芳人杳”四字,平平之中包含着很多内容。词人孤寂游春,思今念昔。“顿觉游情少“,“顿”字表现心中受到触动,翻然产生与游春不相协调的情绪,因而游兴大减,几乎是扫兴。他本是该城住户主人,眼下却只是匆匆过客。既已到来,便草草浏览一过,赏春之情露”总被诗愁分了“,也即巨大哀愁,要用诗词来表达的意思。可想而知,词人要表达的已非对春色的讴歌,而是个人家国沦落的感慨。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燕子是春天的吉祥物。词人在草草游春中,也许目睹燕子飞过,也许忆起燕子前事,于是借以比兴,以燕子比喻自已:去年飘泊远距家园的外地(用”天涯“指代)如今回到京城,却满目萧然,不知归于何处?显然,眼下游春之处不是自己久留之地,甚至不可在此逗留过夜,因为三月夜雨不堪入耳,它已成了摧落春花的酷手,而不是“润物细无声”、催开舂花的使者。听着三月夜雨,将更令人无限伤心。“三月休听夜雨”给人以妥贴、蕴藉、自然、典雅的感受。
拓展阅读
1、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0.(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手法1分,句意阐发1分,解说1分,总分3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万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襟。(结合词意分析2分,景情反衬1分;写法好处1分,总分4分)。
2、《周易》观卦原文及翻译
导语:《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下面是《周易》观卦原文及翻译,**:
(坤下卖上)观①:盥而不荐②,有孚颙若③。
初六:童观④,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闚观⑤,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6)。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7)。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8),君子无咎。
【注释】
①观是本卦标题。观的意思是观察、观看。全卦的内容与*统治有关。观在卦中多次出现,也与所讲内容有关,所以用它来作标题。(2)盥(guan):古代祭祖时用酒灌地迎神。荐:献,指祭祖时的献牲。③颙(yong)若:头大的样子,这里是指俘虏的头*肿了。(4)童:儿童,这里指幼稚无知。(5)闚观:一孔之见。(6)我生:我姓,指亲族。进退:行动,这里指政策措施。(7)光:光耀,这里指政绩光耀。宾:作宾客,这里指朝觐。(8)其生:其他姓氏,指别的部落氏族。①观是本卦标题。观的意思是观察、观看。全卦的内容与*统治有关.观在卦中多次出现,也与所讲内容有关,所以用它来作标题。(2)盥(guan):古代祭祖时用酒灌地迎神。荐:献,指祭祖时的献牲。③颙(yong)若:头大的样子,这里是指俘虏的头*肿了。(4)童:儿童,这里指幼稚无知。(5)闚观:一孔之见。(6)我生:我姓,指亲族。进退:行动,这里指政策措施。(7)光:光耀,这里指政绩光耀。宾:作宾客,这里指朝觐。(8)其生:其他姓氏,指别的部落氏族。
观卦:祭祀时灌酒敬神,不献人牲,因为作祭牲的俘虏头青脸肿,不宜敬神。
初六:看问题幼稚无知,这对小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君子就有害了。
六二:目光短浅,这是对女子有利的兆头。
六三:体察亲族的动向,由此决定政策措施。
六四:观察国家政绩大小,以选择可以朝觐的君王。
九五:体察亲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困难。
上九:体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从政就不会有困难。
【解读】
这一卦又是从有利于统治者的角度来劝诫他们从政要善于体察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既得利益,保证权力地位的牢固。作者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算得上是忠君之士。
历来的忠君之士大抵都以匡扶社稷、劝诫国君为己任,而历来的史传都把这样的人奉为供人景仰的爱国者。其中是与非,自有人评说。在他们的心目中,万众百姓是供君子大人驱赶的羔羊,民生疾苦和家国兴衰的价值只不过是用来烘托君子大人的神圣贤明。
但愿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里再也不要有君子与小人、*与为民一类高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君子大人同样是肉身凡胎吃五谷拉人屎,并不比百姓小人聪明多少高贵多少能干多少。
3、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也。避乱江东,又辞孙笨之命,还本郡。与陈矫并为纲纪,二人齐名而私好不协,然俱见器于太守陈登,与登并心于太祖。海西、淮浦二县民作乱,都尉卫弥、令粱习夜奔宣家,密送免之。太祖遣督军扈质来讨贼,以兵少不进。宣潜见责之,示以形势,质乃进破贼。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东缗、发干令,迁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从到寿春。会马超作乱,大军西征,太祖见官属曰:“今当远征,而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乃以宣为左护军。太祖崩洛阳,群臣入殿中发哀。或言可易诸城守,用谯、沛人。宣厉声曰:“夸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心。”文帝闻日:“所谓社稷之臣也。”帝既践阼,为御史中丞,转散骑常侍。从至广陵,六军乘舟,风浪暴起,帝船回倒,宣病在后,陵波面前,群寮莫先至者。帝壮之,迁尚书。
明帝即位,封津阳亭侯,邑二百户。中领军桓范荐宣曰:“臣闻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以忠义为首。故晋文行舅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后于周勃也。窃见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今仆射缺,宣行掌后事。腹心任重,莫宜宣者。”帝遂以宣为左仆射,后加侍中光禄大夫。车驾幸许昌,总统留事,帝还,主者奏呈文书。诏曰:“吾省与仆荆何异>”竞不视。宣曰:“七十有县年之礼、今已六十八,可以去矣。”乃固辞疾逊位,帝终不许。青龙四年薨,遗令布衣疏中,敛以时服。诏曰:“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常欲倚以台辅, 未及登台辅,未及登之,惜乎大命不永!其追赠车骑将军,葬如公礼。”谥曰贞侯。子钦嗣。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4.对下别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辟:征召
b.宣病在后躺:患病
c.吾省与仆射何异省:审阅
d.车驾幸许昌幸:帝王到某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b. 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c.宣体腹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d.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在三朝/公亮正色/有托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宣忠诚机敏,卓有才干。海西、淮浦的百姓作乱,他使都尉和县令免遭祸难;马超作乱时,他留下镇守;太祖去世时,徐宣坚持不换守将。
b.徐宣有勇有谋,超凡脱俗。中领军桓范向文帝推荐徐宣,认为他像雍季、周勃般忠义直爽,宣担当仆射的重任。
c.徐宣淡薄名利,不留恋富贵。他坚决托病要求告老还乡,但最终不被允许;死后他立下遗嚷,要求穿粗布衣服入殓。
d.徐宣深受几代皇帝器重。明帝后悔没有在徐宣生前授予他丞相的职位,最后以公爵的礼仪厚葬徐宣。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人齐名而私好不协,然俱见器于太守陈登,与登并心于太祖。(5分)
(2)今当远征,而此方未定,以为后忧,宜得清公大德以镇统之。(5分)
参***
4.b(病:担心,担忧)
5.a(根据意思和结构特点推断)
6.b(并非向文帝推荐,而是向明帝)
7.(10分,每小题5分)
(1)他们两人名声相当而个人喜好不同,但是都受到太守陈登器重,和陈登齐心效命于太祖。(“私好”“不协”“见器于”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就要远征,可是这个地方还没有安定,成为我们的后顾之忧,应该由一个清廉公正、具有大德的人来镇守这里。(“以为”“清公大德”“以”各1分,句意2分。)
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避难到江东,又辞去孙策的任命,返回本郡。和陈矫一道任郡里的主簿,他们两人名声相当而个人喜好不同,但是都受到太守陈登器重,和陈登齐心效命于太祖。海西、淮浦二县的百姓作乱,都尉卫弥、县令梁习夜间逃到徐宣家,徐宣秘密把他们送走,使他们免遭祸难。太祖派遣督军扈质前来讨伐贼人,扈质因兵少没有出动。徐宣暗地裏去见扈质并责备他,给他讲清当时的形势,扈质于是进兵打败了贼人。太祖征召徐宣任司空掾属,又授任东缗、发干令,升任齐郡太守,接着进京任门下督,跟随太祖到寿春。恰逢马超作乱,大军向西征讨,太祖召见官属说:“现在就要远征,可是这个地方还没有安定,成为我们的后顾之忧,应该由一个清廉公正、具有大德的人来镇守这里。”于是任命徐宣为左护军。太祖在洛阳去世,大臣们进入殿中表示哀悼。有人说应该更换各城的守将,改用谯、沛人。徐宣高声说:“现在天下统一,人人怀着报效国家的忠心,为什么一定要用谯、沛人,而让各城的守将感到寒心。”文帝听到后说:“这就是所谓能担负国家重任的臣子。”文帝登皇帝位后,徐宣任御史中丞,又转任散骑常侍。跟随文帝到广陵,六军都乘上船,风浪突然掀起,文帝乘的船被风浪掀得掉转船头,徐宣担心自己的船落在后面,顶风破浪前进,大臣们没有谁比他先赶到。文帝赞赏他的勇敢,升任他为尚书。
明帝继位后,封徐宣为津阳亭侯,食邑二百户。中领军桓范推荐徐宣说:“臣听说帝王用人,要估量形势任用人才,在争夺天下时,要把有计谋的人放在前列,在天下平定后,要把有忠心的人放在首位。所以晋文公采用舅犯的计策却奖赏雍季所提出的见解,汉高祖利用陈平的智慧却把后事托付给周勃。臣私下看到尚书徐宣,具有忠厚的品行,保持正直的性格。现在仆射的官职空缺,徐宣可以代理掌管仆射的事务;仆射位处要害,责任重大,没有比徐宣更合适的了。”明帝于是任命徐宣为左仆射,后又加授侍中光禄大夫。明帝车驾到许昌,徐宣留下来统管朝政。明帝返回后,尚书台主事的*呈送文书。明帝下诏说:“我审阅和仆射审阅有什麽两样?”终究没有看这些文书。徐宣说:“古代有七十岁辞宫归居的礼制,我现在已六十八岁,可以去职了。”于是坚决托病要求退位,明帝始终不允许。
青龙四年徐宣去世,遗嘱用粗布的衣服头巾,用当时通行的服饰入殓。明帝下诏说:“徐宣处事非常诚实,内心正直,举止端方,历位三朝,公正严肃,有着可以托付遗孤、寄予国家命运的节操,可以说是国家柱石般的大臣。我常想让他担任丞相的职务,还没来得及任命他,可惜他寿命不长!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葬礼依照公爵的礼仪。”谧号称贞侯。儿子徐钦继承爵位。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