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剪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59:34

语文《一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感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体会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

一、 联想导入

( 幻灯片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李清照的词。我是怀着无限景仰之情说出这三个字的。李清照,宋朝婉约派词人,她的一生既享有幸福,又饱受苦难,她能以身世入词,以真心写词。其词清新素雅、独特深刻。历史的车轮已滚滚而过,可是当我们蓦然回首一千多年前风雨飘摇的岁月时,依然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美神般的李清照。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重睹她的风采。

(展示《荷塘仕女图》展示一组CAI画面2)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藕花深处、仕女沉醉)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图里有荷花﹑少女,同学们看到这些你能想起初中学过她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画面点出文字《如梦令》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赏析)常忆起在溪亭游玩到日暮时分,沉醉于美酒,沉醉于美景忘了回家的路。尽兴而归,乘舟而回,却又被美景所诱错误的把船划入了藕花深处。急着划呀,急着划呀,却又惊地滩中雪白的鸥鹭翻飞起舞。(留出学生回味的时间) 一个开心畅游了一天带有一点微醉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飞的雪白沙鸥 。诗人用这些意象构造了一幅多么美的意境啊(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景中的人心情又该会多么愉快啊。我们来了解此时作者。(幻灯片3)

师:(启发)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是当时有名学者和散文家,官至礼部员外,母亲出身名门善文学。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词中写的就是她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

师:(提示)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赵明成翩翩一少年公子,又是文学知己,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琴瑟和谐,生活安适美满。其间明诚亦有外出*,易安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她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词句,相思之苦,婉转缠绵,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簟(diàn):席子。 裳(shang):裙子的一种。

1、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两拍。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 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录音揣摩:(2分钟)

自由朗读:(2分钟)

个别朗读:1 ~ 2名女学生演读(读的确实不错,温柔而缠绵,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萦绕其中)

学生齐读:

2、理清思路、赏析意境

师:请大家思考,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

生:我认为内容是:荷花谢了,环境很冷清,词人登上小舟,思念她的丈夫,看到大雁也回来了,月亮也圆了,她的丈夫却还没回来。

师:这位同学讲的较全面,我们把他的话浓缩为,在一个荷叶凋零、竹席生凉的秋日里,为了排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词人独自登上兰舟,却又无时无刻不再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 下片:回到现实

师:接下来,我们要分析词中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意象,先请同学们把本词中的意象找出来。

生:有荷花、雁字、月亮、花、水。(生踊跃回答)

师:很好,大家都把“象”找出来了,我们说“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所以我们应在这些“象”前面加上可体现作者“闲愁”的字。(师点击残荷、玉簟、雁字、满月)

分析理师:请大家从这些意象中任选一至两个分析。

生:我选残荷,荷花一瓣瓣掉落了,就让人觉的很凄凉,所以体现出作者的忧伤。

师:(补充)荷都已经残败时令至秋,以点带面写出秋的萧条,透露出一种伤春惜时之感。

生:玉簟是指竹席生凉了,天冷了,李清照会担心远方的丈夫是否能照顾好自己。

师:很好,想象力很丰富,另外,竹席生凉了,身上会冷,心上也就有了凉意!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冷。怎样才能消除这相思之苦呢?还是离开那冷冷清清的闺房到外面散散心吧

生:我说归雁,词人看到大雁都回来了,可丈夫还没回来,所以就……?

师:(补充)雁是遵守时令的候鸟,就在大雁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忧伤,使归雁体现出了闲愁。

生:我说满月,月亮都圆了,可人还没团圆。

师:很好,月圆而人未圆,所以词人心中倍感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那么这里的满月就成了一个让人忧伤的意象。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齐)相思!

师:这种相思之情,在词中体现为一个词眼是……?

生:闲愁!

师:闲愁是一种闲极无聊,情感没有寄托的愁,是一种淡淡的忧伤。相思是产生愁的原因。

师:词人委婉缠绵的闲愁就这样通过语言和意象体现出来了,我们确实能从中感受到词人细腻的情感。

师:(总结)这一组意象都弥漫了作者淡淡的忧伤和无法排遣的愁绪,真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啊!那么词人由此而叹惋……?

生:(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师点击出此句)

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

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

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

一种、两处: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无计可消除:—— 情之深、重!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关联词“才 ……又 ……”和:“才……却……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比较“才……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刚……又”(刚考完数学,又要考语文):前后并举同等 关联词“才……却”:前轻后重,无法排遣(情深情重)

提示:写作一得——说话作文要力求炼字炼意

⒋比较两首词,加深理解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读可发现: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感情表达上有哪些不同?

小结:

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学生齐背:

5、影象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根据《一剪梅》创作的Flash,加深对“闲愁”的体悟。让我们静静的看,静静的听,静静的想。(气氛静穆,所有人都沉浸于优美动人的Flash中,感受古典美的哀婉)播映依据课文改编的优美影象,达到形象直观,寓教于乐。

6、随堂练笔:(5分钟)合理想象,补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教师背诵:火红的荷花凋谢了,只有一缕芳香残留,如玉的竹席有了凉意,使人感受到了新秋。

换下轻柔的夏日丝裙,独自登上美丽的木舟。云中的鸿雁呵,你可否带来对我的问候?

你排成人字在云头,却空有月光洒满西楼。

花儿凋谢了,水儿在流,同样的相思,惹起两处的闲愁。

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平整了眉头,却悄然上了心头。

三、扩展鉴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宋廷南渡,明诚病逝,清照连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她以一个孤苦的年迈妇人之身寄居兄弟之家,终又不堪寄人篱下而再嫁市井,以卖字为生,她的词在南渡之后字字如泪滴落,一句一哽咽,《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所表达的就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四、小结:

清人王士祯说过,婉约以易安为宗,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女宗师。传说中的才女不少,但真正地能不让须眉的才女只有李清照。《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反之,分析文学作品也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是不能分开的,也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次,鉴赏诗词应: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联系背景体会感情

拓展阅读

1、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1、认识"翻、浇"等8个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想法。

3、愿意做个爱蔻劳动的孩子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习《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齐读。(出示课件)。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

愿意老师读课呢?还是愿意自己读?(如果师读:生就要认真听,注意看书的姿势。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读完后也像老师这样读。如果生自己读:则引导生认真读通顺,找出要求会认的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三、习生字词:

1、出示多媒体生字。运用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生字,A拼音读,B去掉拼音读。

2、用课件出示没有音节的词让小老师领读,齐读,以巩固生字的读音。

1、先请大家读下第自然段。通过朗读,小朋友知道了些什么?

2、引导小朋友说说面对老山羊的感谢,两只小兔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课件出示句子)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小朋友说说小灰兔要的是白菜,小白兔要的是菜子,可是为什么段时间过后小灰兔没有白菜了,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

A、引导生理解"小灰兔为什么奇怪?"

B、通过朗读小白兔的话和小灰兔的行为做比较来感悟小白兔说的话的含义。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出示课中相关句子。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再回到4、5、6自然段去看看拿到菜子和白菜的小兔子都是怎么做的?用课件出示4、5自然段,指名读,让生说说小白兔回家后都做了哪些事?通过找表示动作的词和重点理解"常常"词,让生感受小白兔的勤劳。小灰兔是怎么做的。

五、升华:

那小朋友想想:听了小白兔的话,这次小灰兔会怎么做?

引导生想象,小灰兔明白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定会和小白兔样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丰收。

六,指导写生字:

拉、把。

、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习哪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是只小白兔和只小灰兔之间的事,那么两只小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习了章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

师:同们愿意老师读课呢?还是愿意自己读?

生:自己读。

师:那么师提几个要求:

先要把书拿好;姿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读拼音。

师:对,读拼音,读完后把后面的生字标在课中;标出每段的序号。

生读师**,边询问指导。

师:同们,课读好吗?

生:读完了。

师:生字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下面我可要检查下看大家生字都会了没有。

(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指名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吗?

生:能。

师(去掉拼音):请名同起来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他读;如果读错了,大家就帮他读对。

生几人读。生读"施"时读成了阳平,纠正,再读。

师:下面我们开火车来读下。

开火车读生字。

师:生字都会了,词大家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出示课件,词

生1:收白菜。

师:谁收白菜?

师:小灰兔——(生1接:小灰兔收白菜。)

生3:老山羊收白菜。

(出示第二个词

生4:谢谢您。

师:这话是谁说的?快从课中找出来。

师:课中是怎么说的?你读下。生4读。

师:你看,小灰兔这个孩子多有礼貌呀。

(出示"翻地")生5读。

师:谁翻地?读读。生5读。

师:小白兔把地翻松。"把什么怎么样"(师打开门)我这是把门打开。

师(又打开书):我这是……

生:把书打开。

师:谁还能再来说几句?

生6:把窗户打开。

师:不错。

生7:我把黑板擦干净。

师:把黑板擦干净,老师好写字。谢谢你。

生8:把窗帘拉上。

师:这样大屏幕就看得更清楚了。

(接着依次出示"施肥、浇水、拔草、捉虫"生读。)

师:这些事儿都是谁做的?

师引导孩子用话连连,说说:小白兔翻地、施肥、浇水、拔草、捉虫。

师:你觉得小白兔怎么样?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9:爱劳动的孩子。

生10:勤劳的孩子。

(出示"饿了"生读。)

师:谁饿了?

(出示"挑着"生读。)

师:谁挑着?

师引导生说出:小白兔挑着白菜。

(出示"担"生读。)

师引导生说出:小白兔挑着担白菜。

三、习课

出示课段填空: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生齐说。师:你们觉得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

生1:很勤劳

生2:很有礼貌。

生3:很爱劳动。

师:老山羊又是怎样做的?老山六给两只小兔子每人车白菜。面对面老山羊的感谢。两只小兔子又是怎么样做的呢?读读书。看在课的哪些段落中有。

生读:第二、三段。

(课件出示插图)师:哪个是小灰兔?生有的往前指着说"那个",生说"是左边那个"

师:如果只说"那个",人家就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了。宋贵雨说的好——"是左边那个"。这样我们就都清楚了。

师: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生:拉了车白菜。

生:要了菜子。

(第二、三段)生读小灰兔的话。

师:你看小灰兔怎么样?

生:有礼貌。

生:也很有礼貌。

师:小灰兔要的是白菜,小白兔要的是菜子,可是为什么段时间过后小灰兔没有白菜了,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

看课最后三段。生读。

(出示图片)师引导生说,小灰兔来向老山羊——要白菜;小白兔却是向老山羊——送白菜。小灰兔怎么样?——奇怪。

师:小灰兔奇怪什么?出示小灰兔的话,指名读。

生2人读不出奇怪的气。师范读。生再读。

师:小白兔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小白兔的话)生读。

师:"只有自己种……吃不完的菜"是什么意思?引导生理解。小白兔自己种菜,才会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同们看下课第4——6段。(出示4、5段)

生读。

师:什么是"常常"?小白兔是怎样"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齐读。)小白兔怎么样?引导用"常常"说话。

(出示小灰兔第6段)

师:小灰兔是怎么做的?生读。

生:小灰兔不干活了。

师:是啊,小灰兔每天只是吃老山羊送的白菜了,后来就没有什么吃的了,小白兔自己种了才会自己吃不完,还去给老山羊送白菜。所以说"只有自己种——生接:才会有吃不完的菜。

师:如果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样做呢?

生:向老山羊要菜子,种白菜。

师:会怎么说呢?

生1:老山羊,给我包菜子吧。

师:小灰兔也是有礼貌的孩子啊。

生1:他会说:羊伯伯,请您给我包菜子吧。

师:我给你加上个字"也"。指导说完整。

生1:羊伯伯,请您也给我包菜子吧。

师:小灰兔要来菜子后,会怎样做呢?

师指导生说出:小灰兔也会像小白兔样把地翻松,种上菜子。

师:小灰兔也会——(引导生说话)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师:小灰兔也会有——

生:吃不完的菜。

师:课会了吗?

生:会了。

师:下面我们来写下生字。

(出示"拉")师引导生观察字的笔顺、笔画的位置和形状。

师范写,要求生认真看。

生写。师**指导,提示执笔的姿势和方法、及写字姿势。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2、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材简析】

这是篇有趣而又有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生要热爱劳动。

分九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写小白兔和小灰兔到地里帮助老山羊收白菜,老山羊送给它们白菜,小灰兔收下了,小白兔却要了包菜子。四、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小白兔家里,它种下菜子,精心管理。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在小灰兔家里,它有了白菜就不干活了,光吃老山羊给的白菜。七至九自然段写的是在老山羊家里,小灰兔吃完了白菜,又去老山羊家要白菜,小白兔却给老山羊送来担白菜。

这篇童话里的小白兔是只懂道理、热爱劳动、十分可爱的小兔,懂得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小灰兔也不是好吃懒做,它是只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应当凭着自己的劳动过活的小兔,相信它听了小白兔的话,会像小白兔样热爱劳动的。

1、会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内容,懂得应该自己劳动,应该热爱劳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讲述这个故事。

1、理解小白兔的话,懂得应该自己劳动,应该热爱劳动。

2、指导生讲述全内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时

、揭示课题,初读课

1、生依据汉拼音试读课,并划出生字新词。

2、师范读课,让生思考:课写的是个什么故事,同时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3、生自读课

4、指名读课,标出全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解课前三自然段。

1、习第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讨论:①老山羊在干什么?②“收白菜”是怎么回事?③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干什么?说明什么?

(2)掌握“收”、“菜”的音、义、形。

收:右边是反旁,共四笔,不能写成三笔。

菜:是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

2、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讨论:

①老山羊为什么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

②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③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它为什么不要白菜要菜子呢?(此问题可以先问,让生思考,不忙于回答)

(2)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掌握这两段中的生字字形。

谢: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身”第六笔是提,不是“横”右边是“寸”。

包:半包围结构,包子头里边是“巳”,不是“己”。

“您”、“谢”、“情”等,在时引导生注意偏旁部首与字义的联系。

(3)看第幅图,让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指导读至三自然段。

三、作业。

1、抄写七个生字。

2、熟读前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指名读前三自然段,复习前三自然段的内容。

二、理解课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讨论:小白兔回到家后干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说明什么?

2、指导看第二幅图。(小白兔正在给白菜浇水,白菜长得很快,小白兔很高兴,笑呵呵的。)

3、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小灰兔回到家里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不干活?(结合内容习“干”字)

2、指导看第三幅图,讲述这部分内容。

3、练习朗读。

四、理解课七至九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并讨论:

(1)小灰兔吃完了白菜,是怎么做的?这说明什么?

(2)小灰兔见小白兔给老山羊送白菜感到怎样?什么是“奇怪”?为什么感到奇怪?

(3)小白兔最后说的那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4)“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课内容习“完”字。)

2、指导看第四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练习朗读这部分课

五、总结。

1、这篇课写的是什么呢?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3、你想象下,小灰兔以后会怎么做呢?

六、练习朗读课

七、作业。

1、抄写五个生字。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字词训练。

1、读生子组成的词

收白菜送给谢谢您请收下干活奇怪吃不完

2、比比,组成词。

玩()你()清()可()给()

完()您()请()齐()绿()

3、填空,再把小白兔的话抄下来。

(1)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给的()()。

(2)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包()()。

(3)小灰兔饿了就吃老山羊()的白菜。

(4)小白兔把菜子()在地里。

(5)小灰兔()()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从哪里来的?”

(6)小白兔说“是我自己种的。()()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三、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讲故事不是背诵课,要让生用自己的话讲,可以用书上重要的词和句子,但不要字不差得把课背下来。

1、看课讲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试着讲故事。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收帮忙

给菜子白菜

种菜子不干活吃

送要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3、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重点:认识生字和朗读课

难点: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白兔和小灰兔图片

习过程:

、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贴图并板书:小白兔)这又是什么?(贴图并板书:小灰兔)今天我们就来篇新的课,(板书:26 和)谁来读读课题?我们起来读读。

二、导入课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意图】以图片导入课习,把生带入课,带入课堂情境,激发生的习兴趣。

三、初读课

1、那么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师配乐朗诵)

2、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拼音把课句读通顺,并找出生字多认读几遍,记住字音。开始自由朗读课

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阅读,就是要强化“读”,舍得在初读上花工夫,为后面的品读、比较读打下了基础。

四、认读生字

1、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急着和你们交朋友呢!我们来和他们打招呼吧!(全班拼读)

2、你认识谁就从黑板上取下谁,再带着大家读读。

3、(课件出示生字)你们看,可爱的生字宝宝调皮地跑到大屏幕上来了,我们齐来喊出它们的名字。

4、这下拼音姐姐走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全班直呼)

5、这些可爱的生字宝宝大家都认识了吗?那我们来开火车比比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开双轮火车)

意图】初读课之后,集中认读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读等等,为读通读懂课奠定基础。

五、理解课

)现在,可爱的生字宝宝藏进课中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想想课讲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什么事。

(小白兔不要老山羊送的白菜,而是要了包菜子,自己种菜,结果有吃不完的白菜;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的白菜拉回家里,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二)讲1-3段

1、老山羊为什么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老山羊送它们白菜表示谢谢它们。)

2、谁来说说收白菜是什么意思?(拔白菜)那么“收”就是拔的意思。

3、小白兔和小灰兔看见老山羊在地里很辛苦,都来帮助老山羊收白菜,说明它们是两只怎样的兔子?(它们是爱帮助别人的兔子)(板书:爱帮助别人)

4、当老山羊送它们白菜时,小白兔和小灰兔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出示课件)小灰兔收下了,说:“谢谢您!”(感谢的气)

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些菜子吧。”(请求的气)

(板书:要白菜 要菜子)指导朗读

5、从他们的回答又可以看出它们是两只什么样的兔子?(板书:有礼貌)

6、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们有礼貌?(您、请)“您”是对长辈的尊称,“请”是礼貌用

7、(课件出示插图)师指导看图:小灰兔看到小白兔要了些菜子会怎么想?

8、请三位同每人读自然段。

(三)讲4-6段

1、小白兔要了菜子回到家里干什么呢?(把地翻松,种上菜子)

(随识字:翻)大家看这个字念?怎么记它呢?谁能做个动作看看。除了有把地翻松,还有把什么怎么样吗?(出示课件)

2、它是怎么种白菜的?请小朋友们用铅笔在课中勾划出小白兔种菜的过程。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板书:自己种)

3、现在请小朋友在这句话中找出小白兔种菜的动词(浇、施、拔、捉),(随识字:浇、施、肥)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小白兔种菜怎么样?(很辛苦)

4、小白兔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都干了几次?(很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常常)换个词怎么说?(经常)小白兔常常这样做,说明小白兔怎么样?(很勤劳,很爱劳动)

5、(出示课件插图二)师指导看图:小白兔在地里干什么呢?(浇水)你看它还在流汗呢,说明它种菜很辛苦。但你们看看小白兔是什么表情?(很高兴)为什么它种菜这么辛苦还如此高兴呢?(因为它看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白菜渐渐长大了,所以它很高兴。)

6、小白兔辛苦劳动的时候,小灰兔又在干嘛呢?(小灰兔回到家里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出示课件插图三)(板书:光吃不出示干活)

7、(课件插图二和三)师指导看图:小白兔正在给白菜浇水,它看见白菜天天长大,很高兴,乐呵呵的,小灰兔枕着白菜,翘着腿在吃白菜,真是无忧无虑。

8、我们齐来有感情地朗读4、5、6自然段。

(四)讲7-9段

1、小灰兔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板书:吃完)

2、当它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的时候,它看见了什么?我们齐来读读第8自然段。(随识字:候、挑、担)

3、小灰兔看见小白兔挑来白菜很奇怪,它为什么感到奇怪?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气。(指名生读)

4、小白兔是怎样回答小灰兔的?大家齐读最后段。你能说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吃不完)(出示课件插图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气来读?(自豪的气)指名生读。

5、小白兔最后说的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对,因为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生活得好。)

6、谁能用“只有…才…”再说说其他句子。(课件出示补句)

只有爱劳动,才____________。(有幸福生活)

只有刻苦习,才___________。(有好的成绩)

意图】比较两者表现的异同,是个难度较大的思维训练。在朗读课的基础上分三部分理解课,能够促使生思维与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发散思维

1、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3、写话练习

小白兔是只什么样的兔子?小灰兔呢?

意图】拓展了生的知识面,满足了生对阅读的需求,为生的写话打下基础。

七、朗读全

最后让我们在朗朗读书声中结束我们这堂课。

意图】让生带着情感朗读全,升华情感。

4、高《包身工》上册

1.理解本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以包身工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习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本课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师的指导作用。师通过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脉络,理解全内容。

①给课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②了解包身工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言的特色,会精读课

重点分析的片断:

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时,老师的讲解和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时

分析“预习提示”弄清习重点。

2.给课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目的:①让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习;②大致弄清本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习课“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报告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过的报告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第2段的要点: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第3段要点,本写作特点:(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提问:《包身工》全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

讨论后,老师小结:课可分为四部分:

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三、请同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参考“思考和练习”五的要求) 四、提问:让同根据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二题。

板书(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

、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二、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三、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四、全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重点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2)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场面描写。(3)21-23段“小福子”受到“明的惩罚”这段的叙述。

目的:让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言的运用。

、全班同朗读1-4段。

老师提出下面些问题,让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项不符合原

A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C 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 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答案:D)

(2)试用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概括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个词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这些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a 用个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b 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c “冲”这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 d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放到主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二、请个同朗读13-15段,大家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老师小结:这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个凶似个。“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假病!老子给你医!”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三、老师提示: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字的表情朗读录音。(放录音)

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四、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四。

第三课时

1.分析章最后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

2.赏析章中形象言的特色。

3.总结全写作特点。

、全班同朗读26-33段。

二、分析26段,请同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

(2)这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段的中心?

(第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3)第句开头有六个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个短所指的内容:

“两粥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4)这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排比:加强了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三、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五、老师小结:26-30段是课第四部分的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六、请同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句中也用了“饲养”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明确:用“饲养”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 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得像死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

七、老师小结本课写作特点。(有时间可先让同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数字;既有面上反映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角至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言生动有力。课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般的生活,泥土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般的弯,面色像*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组两个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般的生活,泥土般地被践踏。”六个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5、小三年级《火烧云》优秀

、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目标:

1.理解课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1.了解课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时间:

1课时

五、过程:

)创情境,激发习兴趣。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生欣赏,并向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情境引发生的习兴趣。

(二)感知课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起去看看吧!

10.让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习了这篇课,你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生课外收集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点击查看更多语文《一剪梅》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iwenba.com/articles/55734.html

热门阅读

  1. 《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马 鸟 鱼》教学设计与反思
  2. 山洞采蘑菇随笔
  3. 自强自立收获的不仅是学费美文摘抄
  4. 起重安全目标管理协议书
  5. 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6. 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7. 受罚史故事
  8. 包百卖报纸活动总结范文
  9.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范文
  10. 描写重阳节作文
  11. 担心就是担着一颗心母爱故事
  12. 大暑养生问候短信201
  13. 鼓励奋斗的鸡汤语录
  14. 《玛雅文明之祭》读后感1500字征文
  15. 格林童话故事第:大拇指汤姆Tom Thumb
  16.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优秀教师发言稿
  17.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8. 个人租房合同范本
  19. 精选2016年重阳节祝福语
  20. 给自己一个微笑记叙文600字
  21. 学生考老师优秀作文
  22. 感人的给公司的祝福语
  23. 兄弟之间的诗歌
  24. 最大的麦穗教案
  25. 最美的声音随笔
  26. 公司中秋国庆放假通知
← 返回首页